走进安顺市宝林科技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现代化厂房生产车间,3条生产线正在加速运转,40多台机器设备紧张加工中。
“目前,公司年产5000吨中药饮片,现有库存中药材原药材总量3000吨左右。现下正是生产的忙碌时节,3条生产线超负荷运转。”该公司生产负责人白光权说。
安顺市宝林科技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生产、中医药科研、中药材产品销售“一、二、三产”联动的综合性民营企业。多年来,公司坚持“以科技为引领,用质量做保障”的原则,发挥企业“一二三产”融合优势,力争成为贵州省中药材生产的领军企业。
(相关资料图)
起步,扭亏为盈
2014年,通过政府招商引资,安顺市宝林科技中药饮片有限公司选择落户安顺经开区,占地面积70亩。
2017年初,公司生产车间建成投产。
但,公司的发展并不顺利,直至2019年,都是处于亏损的状态。
“那时候,人们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认识不够,市场上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参差不齐,销售起来比较困难。”该公司生产总经理于轩俊说。
不过,随着一系列的政策颁布,公司的发展也逐渐步入正轨。
安顺市宝林科技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生产总经理于轩俊
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2021年,贵州9部门共同印发《贵州省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中药材种植(养殖)环节质量,中药材产地加工环节质量,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环节质量,中药材产品经营、储运、配送等环节的质量,使用中药材产品的医疗机构、零售药店环节质量五项追溯环节应采集的信息;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救治,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重要贡献;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还提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国家政策落实生效,市场监管力度逐渐加大,中医药市场逐渐规范。随着中医药人才资源的引进与培养,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相信中医,中医药市场的认可度大幅提高。“我们前期开发客户,通过联络中医院、连锁药店、药厂和各大中药材市场,销售渠道逐渐打通。”于轩俊说。
2022年,公司从亏本扭转为赢利。公司从成立之初的20多名员工,发展到130名左右。2022年公司实现产值4.52亿元,预计2023年产值达5亿元。
发展,带动致富
从前,只要是正常的伤风感冒,通常都会挨个3至5天,要不就是开点感冒药吃,再不好,就去打针、打点滴。
现在慢慢转变了,人们会采取物理方法治疗,或者抓一些中药来吃。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有了中医疗养、中医保健、中医养生的意识。这对于专注于中药饮片加工的公司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因为信中医,看中医的人多了,销售的中药饮片自然就逐年增加。
意识的转变也是公司扭亏为盈的一个重要因素。
“公司挣了钱,如何带动老百姓致富,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做的事。”于轩俊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进程中,作为民营企业,公司更愿意贡献一份力量。
公司一产种植、二产生产、三产销售,从前端到后端,公司从头到尾对老百姓进行帮扶。教会育苗,老百姓就能降低种植成本;教会种植技术,老百姓种出来的中药材才能有产量;公司负责采购,销售出去,按比例给老百姓分成。
原来老百姓会去山上采购野生中药材拿到市场上去卖,药材未经检测,可能存在重金属超标、有效成分含量不合格等问题。还有的老百姓花了很多本钱种植中药材,却因为没有销路卖不出去,只能亏本出售。现在按照标准化、绿色化种植,统一收购、加工,再加上公司平台渠道销售,每年吞吐量8000吨左右中药材原药材销售出去。
公司在贵州省各地建有中药材种植基地,主要种植金银花、观音草、白芨、山豆根、黄精、黄柏、铁皮石斛等中药材,带动农户1800余户5000多人参与种植。在安顺经开区这片,带动村民务工增加收入,共计发放工资400万左右。
创新,科技引领
“中医提倡少生病,不生病。在中药饮片方面,一定要有三好,好的中医生,好的中医处方,好的中药饮片,最终才能靠中药饮片去治病,三者缺一不可。”于轩俊坚定地说。
该公司把“取道地药材,做良心饮片,担社会责任,保百姓健康”作为企业宗旨,将“诚信、创新、服务、共赢”作为经营服务理念。依靠科技力量,持续创新中药材种植技术,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的精加工,中药成分提取是中药材的深加工。该公司成立了实验室,目前正在建设贵州宝林科技中药民族药协同创研中心,公司瞄准了“药食同源”这一赛道。
“今年又新进了一批设备,专门用来研究‘药食同源’这个项目,虽然很早就开始在做,但早期不成规模。现在通过东西部合作,公司与广州医科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各大高校选派专家学者组建起科研团队,研究开发‘药食同源’产品。”于轩俊说。
此外,创研中心还要研究贵州民间偏方,提炼好的药方,开发成中成药。目前,公司正在搜集贵州民间偏方,像贵州苗药、侗药等祖传秘方,现已收集了100种左右的民间偏方。
公司作为典型的贵州中医药企业,充分利用本地丰沛的苗医、苗药和中药材资源,坚持科技引领、守正创新,闯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中药材产业道路,助力贵州中医药产业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阮丹
编辑 徐涛
二审 郎艳林
三审 梁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