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7项第一”!西咸新区这样做……

2023-08-09 21:02:12 来源: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

8月9日,西咸新区在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召开新闻媒体通气会,通报上半年新区市场主体发展情况。

西咸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刘晓明、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蒲丽梅、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副主任谭虎城出席通气会,并就有关情况答记者问。西咸新区宣传文旅局副局长董知行主持发布会。


【资料图】

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西安日报、西安广播电视台、华商报、三秦都市报、中国报道、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国际在线等20余家中央和省市媒体参加。

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刘晓明介绍了上半年市场主体情况:今年上半年,西咸新区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市场活力持续激发,7项指标在西安市各区县、开发区继续领跑,排名第一。

截至6月底实有市场主体总量65.60万户,全市占比23%,列全市第一。

1-6月实有市场主体同比增长31%,列全市第一。

截至6月底实有企业总量11.84万户,全市占比13.7%,列全市第一。

1-6月实有企业同比增长141.3%,列全市第一。

1-6月新登记市场主体13.8万户,全市占比50%,列全市第一。

1-6月新登记企业2.6万户,全市占比28.2%,列全市第一。

1-6月,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138.04%,列全市第一。

“7项第一”,西咸新区是怎样做到的?

紧抓秦创原总窗口建设机遇

7月26日,第六届(2023)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西安赛暨首届西安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闭幕当日,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陕西瑞诺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办理了落户手续,入驻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

“原本只是来新区参加一场比赛,结果却把‘家’安在了这里。”瑞诺晟总经理吕静基笑着说,大赛期间听了新区秦创原总窗口政策包、线上线下全流程综合服务体系、立体联动孵化器等政策推介,看到了新区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良好前景,当即决定在这里投资兴业。“西咸新区作为秦创原总窗口,良好的平台支撑、优渥的政策环境给我们创业发展带来了十足的信心。”

近年来,西咸新区紧扣创新驱动发展主线,全力推动秦创原总窗口建设上台阶、出实效。自秦创原建设启动以来,累计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632家,培育瞪羚企业3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3.4倍,高新技术企业增长5.9倍,7家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企业先后上市。“截至7月底,通过秦创原1+N政策体系,省、市、新区累计为新区1837家企业兑现奖补资金7.99亿元。”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副主任谭虎城在回答中国网记者提问时谈到。

亮眼的秦创原总窗口建设“成绩单”,让越来越多行业龙头、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创新要素持续向西咸新区集聚,在把创新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

陕西太合智能钻探有限公司入驻秦创原总窗口以来,先后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陕西省瞪羚企业、陕西省上市后备企业。企业负责人王义红表示,近年来,由于获得了秦创原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获批了省级研发课题,他们先后与西安石油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了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极大地提振了企业的发展信心,为企业发展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发展高质量平台经济

市场主体快速发展的背后,既有秦创原这一“天时”,也有新区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释放新动能的“地利”。

新区不仅首创企业开办“微信办照”,还在全省率先试点商事集成注册改革,积极探索“集群注册+远程注册”新形式,简化注册流程和手续。“陕创科技”就是由陕西加德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打造、为小微企业主提供在线商事智能服务的平台。

“平台企业提供的工商、财税等‘一站式’服务,正是我们这些有科技成果转化需求的高校教师所急需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教授、陕西和众建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继业说,公司注册时,他通过“陕创科技”小程序当天就办好了企业开办手续,成为秦创原总窗口建设的首批受益者。

平台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就业创业活力,市场主体的活跃也催生了更多的平台企业。截至7月底,新区共有平台企业47家,通过平台企业招引市场主体23.46万户,累计纳税5.66亿元。“企业开办原本涉及多部门的5个审批事项整合为一项审批,企业开办最快2小时就能办结。”刘晓明回答陕西日报记者提问时说,“目前,商事集成系统已经成为推动市场主体快速增长的重要手段。”

打造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有了天时、地利,还要有“人和”。今年以来,西咸新区认真贯彻“营商环境突破年”安排部署,全面落实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出台惠企宜商便民102条举措,持续优化企业服务。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吸引项目落地的强大“磁场”,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得益于“镐帮手”助企联络员制度,6月25日,陕西金飞实业投资有限公司项目现场负责人郭波拿到了空港新城发出的首张分阶段施工许可证。郭波说:“这张许可证让我们的项目开工时间提前了近两个月。”

“我们为企业配备了531名助企联络员,定期入企走访,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各类诉求。”西咸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蒲丽梅在回答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时介绍,新区聚力高质量项目建设,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深化“极简极速”改革,今年以来,510个项目审批用时控制在40个工作日以内、44个项目利用“区域评估”成果完成审批、29个社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改革后,‘拿地即开工、报装即接入、完工即验收、交房即交证’已经成为常态。”

与此同时,新区积极推动“跨区通办”,发布与咸阳通办事项290项,推出21个“一件事一次办”和108个办事套餐,347个事项仅凭一个身份证就能办理。还成立RCEP企业服务中心和人才服务中心,助力企业开拓海外市场,通过推行“互联网+招投标”、创新“信用+两书同达”机制、首创“税企直连”“税务管家”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要素保障,帮助企业成长壮大。

上半年,新区获评全省首批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17项营商环境创新做法在全省复制推广。在优越营商环境的加持下,新区项目建设持续升温,企业高质量发展步伐稳健,直管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7%,位列全市开发区第一方阵;422个新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47.2亿元,达到年度投资计划的63.2%,超过时序进度13个百分点;年度累计新开工项目125个,开工率90%。

行业专家:

企业“用脚投票”,认可西咸新区

拿下全市“7项第一”,是市场主体对新区发展的认可和信赖。对此,相关专家也对新区寄予厚望: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吴刚:西咸新区市场主体7项指标领跑,这表明经济发展既有量的快速增长,又有质的稳步提升。这“7项第一”的背后,是投资者们对西咸新区投资环境的信赖,也是新区深入推进“三项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科技成果转化等政策的成果。未来西咸新区还应再接再厉,保持好这一良好的发展势头,建设好秦创原总窗口,立足陕西,着眼西部,积极布局未来产业,不断学习各地发展的先进经验,真正发挥引擎作用,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高地,成为发展之“原”,为谱写陕西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西咸力量。

西安通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栋:企业发展情况是市场的“晴雨表”,经济的“温度计”。西咸新区此次获得这“7项第一”,体现了大家对西咸新区营商环境的认可,同时也是各类市场主体对于新区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的体现。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从“天时”来说,西咸新区是全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改革赋权赋能充分,多项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举措走向全省甚至全国。从“地利”来说,这里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良好,不但是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的重要桥头堡和主阵地,也是西安实现北跨发展的重要承载区。从“人和”来说,西咸新区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激活了五大新城和园办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天时”“地利”“人和”,三重优势综合叠加,为新区进一步集聚产业、吸引投资、优化营商环境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

西安交通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杨万平:西咸新区能在经济上行压力增大的大环境下取得“7项第一”的好成绩十分不易。近年来新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执行到位,服务贴心细致,正是这样的“到位”和“细致”不断吸引各类市场主体来西咸“安家落户”。市场主体“用脚投票”是对西咸新区的信任,这也对新区未来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一步西咸新区应继续优化营商环境,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在产业方面,要围绕陕西省、西安市的核心产业延链、补链,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标签:

推荐阅读>